山東大學打造人見人愛的思政課堂
臺上,正上演精彩的話??;臺下,觀眾們凝神觀看,不時露出會心的微笑,報以熱烈的掌聲……山東大學的思想政治課堂,既有師生自導自演的微電影,又有針鋒相對的辯論會,學生們可以穿越時空與學術大師交流對話,體驗思想的碰撞。
近年來,山東大學著力推動思政課改革創(chuàng)新,廣大思政課教師依靠深厚豐富的內(nèi)容、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、貼近學生的話語表達,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、理論性和親和力、針對性,將原本學生心中枯燥乏味的“低頭課”,變成了人見人愛的“金課堂”。
積極性,要調(diào)動起來
山東大學思政課教師、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鄭敬斌負責的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”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”等課程,很受學生歡迎。
可鄭敬斌至今還清楚地記得,7年前他博士畢業(yè)初登講臺,學生們的“冷場”,著實給他潑了一盆冷水。
“我記得特別清楚,有個女生給我寫了張字條,上面只有兩個字:‘說教’。”鄭敬斌說:“當時的思政課確實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,枯燥、生硬、乏味、學生不歡迎、老師沒動力,學生們都覺得這堂課‘內(nèi)容老掉牙,形式老一套’。澆花澆根,育人育心,從那時起,我就深刻地意識到,思政課這樣講不行,必須改革創(chuàng)新。”
因事而化、因時而進、因勢而新。辦好思政課,必須推動改革創(chuàng)新。近年來,山東大學一直致力于思政課的教學改革,特別是2015年以來,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入選全國首批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,教學改革更加大刀闊斧、有的放矢。
“首先,要把學生的積極性調(diào)動起來。”經(jīng)過思考與探索,鄭敬斌發(fā)現(xiàn),提高教學實效性,一定要提升以教師為主導、以學生為主體的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(chuàng)造性。只有教師和學生有效互動,才能打造成功的課堂。于是,唱紅歌、演情景劇等多種形式,出現(xiàn)在思政課堂上。
同樣做出改變的還有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士海。課堂上,張士海常會即興朗誦經(jīng)典,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古今中外思想者的魅力。多種形式融通之后,思政課堂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子,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中不斷成長。
“沒上課前覺得,這種課無非就是臨考試前突擊一下,學分拿到手就可以了,沒想到上課后,我就不斷地被課程吸引,上課特別有參與感。無論是唱紅歌、演情景劇,都能把我們帶入那個年代,歷史事件和思政理論都變得親切起來!”藥學院學生張詩迎說。化學與化工學院學生陳子云也感覺“十分驚喜”,“本以為我這樣的理科生沒法靜下心來去聽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’之類的課。沒想到,我現(xiàn)在特別期待上思政課!特別愛上思政課!”
思政課,敢碰真問題
“老師,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我的專業(yè)有用嗎?對我們做實驗、做建模有什么幫助呢?”課上,一位工科學生這樣問道。
“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。比如,你做實驗就體現(xiàn)了量變與質(zhì)變的關系。這種指導不僅針對理論研究,對你認識世界也大有幫助。”張士海耐心解答。
直面學生疑問,是山大思政課改革的重點,也是難點。“只有用扎實的論據(jù)、嚴謹?shù)倪壿?、周密的準備,才能回答學生的疑問,思政課才上得有價值。”鄭敬斌說。
鄭敬斌認為:“90后和0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,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變化。如果思政課教學依然只停留在‘教師拿著教材照本宣科,板著面孔滿堂灌’的傳統(tǒng)模式,難以激發(fā)學生的興趣。為提高課堂吸引力、留住學生的心,我們必須直面問題、談論問題,真理越辯越明。”
討論、辯論甚至是爭論,逐漸成為山大思政課教學的常態(tài),教學從傳統(tǒng)的說教,變成師生間的共同探討,學生從“旁觀者”真正轉(zhuǎn)變?yōu)?ldquo;課堂的主人”,上思政課也從“索然無味”變得“意猶未盡”……特別是聚焦學生思想困惑的教學設計,對指導學生的現(xiàn)實生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哲學與社會發(fā)展學院社會學系學生史藝姝,通過將思政課和自己的專業(yè)課相互印證,對當代中國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。“比如鄉(xiāng)村振興,在思政課和專業(yè)課中都有相關內(nèi)容,但兩者側(cè)重點不同。這兩門課讓我對歷史與現(xiàn)實中的鄉(xiāng)村,有了全面的認識。”史藝姝說。
“在課堂上,我們收獲的不僅是‘是什么’的回答、‘為什么’的追問,更是表達能力的訓練和思維方式的培養(yǎng)。這樣的課堂我們樂于參與,這樣的課程我們愿意學習!”國際教育學院學生蔡美婷說。
好不好,學生說了算
5月11日,來自全校27個學院的70支團隊圍繞“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”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”“中國近現(xiàn)代史綱要”“思想道德修養(yǎng)與法律基礎”“形勢政策與社會實踐”等5門課程中的有關章節(jié)或?qū)n},精選主題、精巧構(gòu)思、精心講述,拉開了第一屆山東大學“大學生講思政課”公開課比賽的序幕。學生代表在比賽現(xiàn)場或娓娓道來,或激情澎湃,多角度闡述對思政課的理解。
學生臺上講,教師底下聽。這種“顛覆”體驗,讓思政課老師們收獲不小。鄭敬斌深有感觸地說:“這讓我們更加明白學生喜愛的授課方式,為拓寬教學路徑提供了新思路。”
“效果好不好,要學生說了算!”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在隨堂聽課后說。每個學期,馬克思主義學院都會廣泛征集學生意見,請學生為老師打分,并對相關教師提出明確的改進意見。
2019年,山東大學提出實施思政課“兩對照雙提升”工程,即查找自身不足,開列問題清單,明確提升路徑,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素質(zhì)和能力,提升課程思想性、理論性和親和力、針對性。
以學生為本,就要對不同專業(yè)學生因材施教。張士海給經(jīng)濟學院上課時,開展有關當前我國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問題的討論;給文學院上課時,他讓學生對文化建設暢所欲言……不同專業(yè)的學生,都能在思政課上得到一展所長的舞臺,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,將課程學得更深入扎實。
山東大學還引入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+思想政治理論課”模式,利用網(wǎng)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,開設了一系列網(wǎng)絡課程。其中,“思政名師大講堂”助力思政課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后備人才健康成長,成了校園內(nèi)的品牌。
今年畢業(yè)季,馬克思主義學院推出了“最后一堂思政課”短視頻,以活潑的形式寄語畢業(yè)生,提醒同學們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胸懷理想,在今后的道路上揚帆遠航。
“思政課建設,只能干好不能干壞!” 山東大學黨委書記郭新立表示,只有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,才能不辜負黨和國家要求、師生的期盼。